在諸多利好措施的推動下,新增貸款創出歷史天量記錄,當月人民幣貸款增加1.62萬億元,同比多增8141億元。其中,票貼增加6239億元,占信貸增量的比重達38.5%。這是繼前兩次票貼大漲後的又一次新高。中國工商銀行在1月份2521億元新增貸款中,票貼新增了1350億元,占比更是高達53.55%。
為什麼票貼融資大行其道,成為今年企業開展融資和銀行拓展經營的新亮點呢?
筆者認為,利益驅動是拉升這波貼現行情的主因。一方面,對企業而言,資金需求、方便快捷、降低成本是開展貼現融資的最大誘因。
票貼融資方式的好處之一是,票貼無需擔保、不受資產規模限制。企業收到票據至票據到期兌現之日,往往少則幾十天,多則上百天,資金在這段時間處於閒置狀態。企業如果能充分利用票貼融資,遠比申請貸款手續簡便,且融資成本很低。對於企業來說,這是“用明天的錢賺後天的錢”。
票貼融資方式的好處之二是,利率低。企業票貼利率一度低至1.5%左右,而目前3個月期定期存款利率為1.71%,1年期定期存款利率是2.25%,票貼利率的倒掛給企業帶來了套利機會。
票貼融資方式的好處之三是,可以防止貸款拖欠。開展商業票據結算業務,可以變無約束的一般信用為有約束的票據信用。銀行通過票面記載的用途來約束債務人的付款責任,避免延付、拒付,規範了企業之間的購銷行為。
實踐證明,一個產品無論經過幾個產業部門和多少次交易,通過票貼和再貼現,都能把它們連接成一條有序的支付鏈,用票據形式強化債權債務雙方的經濟責任。不僅遠期的支付手段變成現實的支付手段,使供貨方出現的資金短缺能及時得到補充,而且,由於貼現和再貼現是按照貸款回收的時間確定期限,因此保證了貼現和再貼現資金的及時回收。
另一方面,對銀行而言,流動性、效益性、安全性是拉升貼現的直接動力。
商業銀行在票貼過程中,主要是從貼現利差和資金調度中套取利差、手續費。為什麼看起來在短期內不會給銀行帶來大量收益的情況下,各商業銀行還要積極做大做強票貼呢?其實,這樣做有著商業銀行的內在需求。由於有資格開具承兌匯票的企業信譽一般較高,且銀行在對票據簽發時,會要求企業繳納一定保證金(票貼的30%-80%),這樣不僅增加了商業銀行的存款,提高了商業銀行的綜合效益,也大大降低了票貼的風險。另外,在商業銀行的高管看來,相比于“真金白銀”的信貸投放,銀行做大票據業務恰恰體現了對今年信貸業務的謹慎。由於企業有效信貸需求有限,政府主導型專案尚未大規模開閘,在實體經濟風險加大的背景下,不少銀行認為票貼業務風險相對較低,可基本保證銀行信貸資金的安全性。由此看來,票貼對於各商業銀行來說,是特殊時期的特殊措施。
不過,在票貼大肆擴張的今天,也應該清醒地看到,在利益的驅使下和博弈中,票貼難免還會出現一些問題。
從企業方面看,一些企業按規定並不符合申辦銀行承兌匯票的條件,但為達到利用票據辦理融資的目的,不惜以欺騙手段提供假財會報表、假商業合同、假稅收報告、假市場調查,以此提高信用等級,套取辦理票據的信用。企業的欺騙行為往往會使其到期不能按時還貸,造成貸款大量逾期使用,到頭來銀行不得不大量背書墊款,很多銀行就是被這樣的企業“逼上梁山”的。這樣看來,票據逾期的風險也是不能低估的。
從銀行方面看,有的急功近利,對企業提供的商品交易合同或不良資產,對無力支付到期票據款項的企業,繼續簽發銀行承兌匯票,由企業用貼現資金歸還到期銀行承兌匯票款;有的隨意放大銀行信用,超規定限額簽發銀行承兌匯票。為逃避上級行授額控制,一些經辦行或經辦部門採取拆分手法,將一筆銀行承兌匯票拆成幾筆簽發;有的擅自放寬保證金收取比例或放鬆抵押擔保條件,為一些資信度不符規定的企業簽發匯票,給銀行資產帶來極大風險。
對於票貼中存在的問題,必須加強監管,嚴格按照《票據法》的規定和要求,堅持依法合規經營,對此,銀行和企業都是第一責任人,監管部門更是責無旁貸,雙方都應牢牢把握票貼業務的正確方向,引導票貼業務的健康持續發展,為企業振興作貢獻。